曾以为,用相片留住乌镇的容颜,乌镇的那些水波荡漾将永远潋滟在梦中,所以也就不必刻意,用文字将她记录。只是,多年过去了,每每翻览相片里她的小桥弯弯、乌篷船水墨般的背影、夕阳西下,临水人家,窗棂里淘米做饭的清欢场景时光深处的乌镇就这样无法忽略地从笔下悠悠而来,再现着她亦古亦今如梦如幻中的似水年华
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曾名为乌墩和青墩,有六千年的悠悠历史,是浙江省的历史文化,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和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繁衍生息在这里。而这座由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如今依然沿用着传统的十字形的河水系江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
而我们那一天抵达就是东栅,接待我们的导游是个当地的江南女子,眉目清秀的她一身蓝印花布衣与眼前这古朴的建筑融合在一起,强烈的年代感,竟让我们瞬间有种人在画中游之感:曾经,向往已久的古镇,以千百个画面出现在我们的憧憬中,名噪一时在电影《似水年华》中,但此时东栅的清宁古朴安静却与名噪一时相去甚远。眼前悠长悠长古街、身边古老的店铺与店里并不琳琅满目的老物件、店家面对顾客慵懒而又不失礼的散淡态度、再看看不远处的静水流深上面古雅有致的小桥、桥两边的枕水人家。一时间,关于乌镇的美好再次油然而生:
乌镇,你把江南带进多少人的梦中啊
而大作家茅盾于乌镇的故居,更是乌镇之行不可忽略的圣地。随着导游的脚步,我们也开始了膜拜一代大文豪茅盾先生诞生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地方。尽管,我知道,匆匆路过的仓促,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敬意,故而,唯有深怀虔诚的:
抬头间,只见棕色木匾上五个墨色大字茅盾纪念馆,一时间,一种不敢随意喧哗的敬仰中,我们轻轻走进去,在里边茅盾故乡乌镇、茅盾走过的道路、茅盾故居的基本陈列中走走停停,用目光拜访一个作家生命历程。在故居那简朴的陈设中,我们恍若看到了先生七岁在父亲执教的私塾里开始知识的启蒙、孜孜不倦的情景,一代文豪的起点也让这里成为多少人瞻仰它的文化情怀。特别是在面对茅盾走过的道路的陈列馆的主体中,茅盾先生一生大量珍贵的照片,作品手稿,原版书刊、题字、信件、遗物包括介绍他一生革命活动和求学生涯宝贵资料,正在这古朴的场景下无声地叙述着深怀敬意中,遂想起刚才在外面导游指着那些翠竹说:这些都是茅盾先生1934年亲植的竹子。一时间,感慨万千:先生留下的又岂止是他的文学作品与青青翠竹
从乌镇的茅盾到茅盾的乌镇,先生一生的奋斗历程与人格铸造,在这里,又何尝不是得到了最好的答案。
日光倾斜时分,我们来到了染坊,只见染坊里那搭在高高架子上的印染的蓝白花布,在晴空丽日之下,正随风飘荡,与头顶上方的蓝天白云相得益彰,美的不可方物,也让我一瞬间穿越时空,遥忆童年时候,家乡那些穿街走巷的染布人,在需要染布人家的家门口,搭灶烧水、下料、熬染布匹或衣物的场景,多么久违的美好!而这一刻,当导游又娓娓道出关于乌镇的染坊的前世今生时,我却看到了眼前这些蓝白花布,在风中,正越飘越高,越飘越远
买下一块蓝印花布的手绢,剪下江南的一角,轻轻地藏起。从此,关于乌镇类似乡愁的情绪也就氤氲于多少人的生命深处了。
从染坊出来,那一间间香气四溢、古雅清幽的卖酒小店家,更是让多少异乡人沉醉不知归路
晚风中,东栅已枕水而睡。西栅却已灯火璀璨,把古老的乌镇时光,对接到现代的热闹与文化气息里让每个乌镇的朝圣者都能在这里读到想要的风景。虽然也很想到西栅参观但想起好多年前,我们去桂林阳朔西街乘兴而去扫行而归的情景,竟没有欣然前往的兴致。或许,有些念想,留在记忆中慢慢回味,岂不是更好?就如,还未到过乌镇,但乌镇的木心先生却用他隽永的诗句,让人读之感动,让人于浮躁之后在它的意境里慢慢沉静下去,因而,时至今日,乌镇,也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小镇,而是她一种纯净古朴的生活气息,让人向往追怀:
记得早先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